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由来
《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教育概念
广义上的教育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狭义上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社会属性: 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是一种转化活动,具有历史继承性,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教育的起源
生物起源学说教育起源于动物的生存本能,利托尔.诺佩西能心理起源学说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孟禄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米丁斯基凯洛夫。
四书:孟子中庸论语大学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教育学概念: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培根首提出,纽斯来实现(大教学论),康德首讲授,巴特来规范,杜威真现代。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体制,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学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和手段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是劳动力在创造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
教育的文化功能
1.传递和保存文化的功能
2.传播交流丰富文化的功能
3.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
4.更新创造文化的功能
文化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
1. 文化对教育有价值定向作用
2.文化影响教育的内容和水平
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运用
4.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5.文化模式影响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
终身教育
(一)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和培养
(二)产生和发展
世界_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耶克斯利《终身教育》
概念化体系化:保罗朗格朗《论终身教育》
最终形成: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教育目的:马克思提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途径是教育和生,
产劳动相结合。
课程理论流派:
学科中心课程,赫尔巴特
活动中心课程,杜威1以儿童活动为中心2课程组织应心理学化
3儿童的需要和兴趣。
课程内容:
课程标准,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教材,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主要特点,科学性,思想性。
课程评价目标评价模式,泰勒
目标游离评价模式,斯克里文
新课改目标
课程功能观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程结构观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学习方式观合作自主探究
发展评价观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
课程管理馆,国家地方学校。
教学过程基本规律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我国现阶段教育现状
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首要任务
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
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身体健康
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
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过程的本质
1. 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具有间接性,引导性,简洁性,教育性教育过程结构:
1.激发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理解、感知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班级授课制:课堂教学,一种集体教学形式产生于1632年大教学论首次采用在1862年京师同人馆
优点: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缺点:不利于因材施教
特征:班课时。
##########